某日逛街時,偶遇一家糖葫蘆連鎖店。
隔著櫥窗,里面燈光照射的色彩繽紛,食欲誘人的糖葫蘆在吸引著食客。
兒子一時興起,想吃,就給他買了一串。
說起糖葫蘆,不禁讓我追憶起兒時吃過的,簡單粗陋的5毛錢一串的糖葫蘆。
一串串插在用稻草纏繞的木棒上,小販扛在肩上,走街串巷的叫賣。
現(xiàn)在這樣的售賣方式幾乎絕技,取而代之的是賞心悅目躺在櫥窗里售賣的糖葫蘆。
時過境遷,唯一取代不了的是,它曾經(jīng)承載著兒時的記憶,一度和繞繞糖一并成為了兒時的美味。
帶著回憶色彩再來看這張圖片,猶如京劇中的一頭珠冠,鮮亮奪目。


現(xiàn)在的人對吃尤為講究,開個店,再一包裝,身價倍增。
就拿最便宜的原味山楂來說,一串8元,有點小貴。
后來,在網(wǎng)上搜了一下,試著自己嘗試來做冰糖葫蘆,看看味道如何。






考慮到孩子吃,我再去了核。這個巧方還是從一網(wǎng)友那學(xué)來的。
以前看見那網(wǎng)友用此法去棗核,現(xiàn)在搬來去山楂核也同樣適用。
用一根筷子,穿插其中,搗鼓幾下,核就出來了,很省事。









因為第一次做,經(jīng)驗不足,一直在灶臺前觀察進(jìn)展。
熬制的過程中泡泡會由大變小,繼而變得越來越密集。






嘗了一個,味道還行,有點那么回事。甜度沒有過分甜膩,估計是加入了白醋的關(guān)系中和了。
有點不死心,下次糖汁再熬久一點,不知道做出來效果會不會更好一點。
